客房預訂

壹基金多個公益項目落地積石山地震災區,助力重建韌性家園

2024/6/18 18:49:02

深圳2024年6月18日 /美通社/ -- 近日,"2024年壹樂園運動匯項目啟動儀式"在甘肅積石山縣劉集鄉河崖小學舉辦,壹基金多個災后重建項目正逐步落地積石山地震受災地區,助力災區重建韌性家園。在當地政府重建規劃指導下,在社會各界愛心力量支持下,壹基金聯合當地社會組織伙伴,關注受災害影響的社區和學校,開展防災減災項目、兒童關懷與發展項目,致力于提高當地社區的災害應對能力、促進兒童平安、健康成長。

 
“人平安就好,家還可以再修。”甘肅積石山6.2級地震發生半年后,當地村民張維花正在期待著新家重建后的樣子。

 

2024年壹樂園運動匯項目啟動儀式
2024年壹樂園運動匯項目啟動儀式

災害救助不只是地震后的緊急救援,還有過渡安置、災后重建的漫長過程。受災的老鄉和孩子們,需要走出恐懼、重新建起房子、恢復生計和生活。在東方甄選、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、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會、上海宜德廣告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和基金會,支付寶公益、騰訊公益、阿里巴巴公益、字節跳動公益、嗶哩嗶哩公益、平安公益、易寶公益、閑魚用戶等互聯網平臺及愛心網友、用戶,以及社會愛心公眾的支持下,壹基金攜手社會各界重建減災韌性家園。

積石山地震受災老鄉們在重建房屋
積石山地震受災老鄉們在重建房屋

地震發生半年后的今天,受災村鎮的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房屋重建是受災家庭最重要的需求之一。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災情對積石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來沖擊。房屋受損家庭或易地集中安置,或原址重建,在政府補貼之后,部分家庭仍面臨較大經濟壓力。經與當地政府協商及對受災社區走訪調研,壹基金計劃為D級危房的重建困境家庭提供農房重建補貼,助力其重建家園,恢復正常生活。

收到山洪預警后,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協助村民轉移到安全區域
收到山洪預警后,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協助村民轉移到安全區域

在地震發生幾天后,壹基金兒童服務站、益童樂園陸續在受災村(社區)開設起來,由專職社工、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們,為受災害影響的兒童提供全面的社會心理支持,為災區兒童提供了一個溫暖的"港灣"。4個災后益童樂園、20個災后兒童服務站,在甘肅、青海陪伴孩子們直到現在。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,壹基金與合作伙伴仍將持續在受災村(社區)開展兒童服務,長期陪伴支持兒童的健康成長。

工作人員了解到,目前學校重視疏散演練,但尚未開設生存技能方面的課程。壹基金與當地社會組織合作,計劃在積石山受災地區開展395場生存訓練營,涵蓋繩索作業、千斤頂救援、家具防傾倒等技能,以提高學生應對意外的能力。同時,壹基金還計劃在臨夏州開展安全教育教師工作坊、兒童工作者工作坊、社會情感游戲盒子等培訓活動,支持一線兒童工作者,以改善兒童心理健康和提高學校安全教育質量。

在受災地區,部分學校因地震影響、教育資源不平衡,缺乏運動場、圖書角等設施和相關優質課程。壹基金計劃幫助25所受災學校改造運動場,配備400個班級閱讀角,旨在通過體育運動和趣味閱讀,幫助災區兒童心理和身體成長,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,同時提升農村小學的體育教育質量,促進兒童全面發展。

壹基金助理秘書長魏明濤介紹:"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災害的發生,但是通過日常的防災減災,可減輕災害風險并提高應對能力;本地社區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及時有效的自救與互救,可以減輕人員傷亡和降低損失。"壹基金與甘肅、青海的社會組織合作,在兩地共計劃組建57支社區志愿者救援隊伍,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,打通基層防災減災救災的"最后一公里",提升基層綜合應急能力,助力鄉村振興及社區韌性建設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
這些重建經驗來源于2013年雅安蘆山地震。在蘆山地震災后重建中,壹基金將"以減災為核心,創建韌性家園"作為目標,建設學校和鄉村幼兒園、鋼結構抗震農房、減災示范校園、避災運動場、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、社區減災中心、兒童服務站等,將防災減災理念貫徹到重建工作中。"重建不是簡單地將房子蓋起,而是將我們從災害中學到的東西,用到未來的生活中,讓我們的家園更有韌性,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風險。"魏明濤說道。

2024年5月27日,雅安市發布山洪災害風險黃色預警,蘆山縣鳳禾村、飛仙村、鳳頭村、雙河村等地多支村民志愿者救援隊,迅速將可能受山洪威脅的居住點群眾轉移安置到安全區域。

這幾支隊伍成立于2013年蘆山地震災后重建階段,由壹基金安全家園項目支持建立隊伍、配備基礎救援物資、制定風險地圖和應急預案、開展培訓和演練。蘆山地震災后重建階段,共計有67支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先后成立,隊伍成員就是本村的村民。8-10年過去,這些最基層的志愿救援力量大部分依然在發揮著作用,作為老鄉們身邊的救援隊,已融為社區有機體的一部分。他們不僅保持著應有的應急能力,也在多年的宣傳工作中提高了老鄉們的防災減災意識。當預警信息發出,所有人沒有遲疑,迅速反應,配合默契,將風險降到最低。

壹基金希望在蘆山震后地區探索的災害應對機制,能為其他災害頻發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,這些經驗已在云南魯甸地震、四川茂縣泥石流、九寨溝和長寧地震、山東溫比亞臺風、河南洪澇災害、京津冀及東北洪澇災害等受災地區發揮作用。

重建韌性家園,需要社會各界長期、持續的關注與支持。愿受災老鄉和孩子們的生活越來越好!

Single Apartments編輯整理